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出席中共武城县委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召开“走在前 争一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城实践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全面深化改革专题。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县委副书记、四女寺镇党委书记李鑫先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县直机关工委书记霍少辉先生、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耿玉清先生、县职业中专党总支书记范福亮先生、县妇幼计生中心党支部书记孙丽梅女士向大家介绍我县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李鑫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李鑫: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首先,感谢各位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朋友们对武城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非常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向大家介绍武城县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情况。
近年来,武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系统集成,狠抓改革落实,各领域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今年以来,新争取国家级试点5个、省级试点15个;1项工作经验被省委改革办简报刊发,并上报中央改革办;工作经验被中央电视台重点报道90余次、《人民日报》刊发4次,其中央视《新闻联播》6次。我们在工作中,围绕“三个强化”重点发力。
一、强化顶层设计,以改革践行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我们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理念,形成党政正职亲自抓、班子成员领衔抓、部门联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一是压实改革责任。我们围绕省市重点工作安排,筛选46项县级领导领衔推进事项,确定80项“一部门一改革、一镇街一品牌”任务清单,全面推进工作落实。建立健全改革述职评议制度,每季度听取县领导改革推进情况汇报,每半年进行一次部门单位改革述职,述职评议得分情况纳入全年改革考核成绩。二是完善推进机制。我们创新“半月评”工作机制,对部门单位工作成效每半月进行一次集中展示,连续多次没有成效的,由县级领导“一对一”约谈。建立激励保障制度,对改革考核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年终考核奖励上进行倾斜,适当增加提拔使用、职级晋升名额。建立即时表扬制度,对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的,第一时间进行通报表扬。今年以来,对试点、资金争取成效突出的15个部门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有效提振了全县上下争先进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强化统筹协调。主动适应工作形势变化,建立健全了“三必谈”督导、约稿、典型案例库、信息共享等系列制度,帮助找准改革切入点,总结基层首创经验做法,助力各部门单位落实好改革工作。
二、强化目标导向,以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围绕全县发展实际,推动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成功入选山东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试点县。一是以改革激活发展动能。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标志产业链提质增效等行动,玲珑公司被评为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全市唯一。召开京鲁新能源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论坛,暖通空调产业北京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建安投资增长13.4%。二是以改革赋能乡村振兴。我们谋细抓实农村改革任务,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吨半粮”核心区小麦产量全部达到创建标准,“秋粮收购”等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成立全国首家乌克兰国家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实验基地。“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资金9.28亿元,全市第一。我县被列为省级高效特色设施农业提升项目县,纳入2024年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县建设计划,入选国家级棉花挖潜提质增效项目县,均为全市唯一。三是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以改革思维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2类批文、26个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在全市率先实现电子批文规范制发。克服滞洪区内新增建设用地暂停审批政策影响,坚持“零增地扩容”,累计盘活低效用地1180余亩,鼎诺化工机械、航技风机扩建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地。四是以改革解决民生问题。我们坚持有解思维,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制约发展的瓶颈制约。比如,聚焦居民供暖难题,创新实施地热能集中供暖模式,建成全省最大的单体地热集中供暖项目,全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场会到武城观摩。聚焦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难题,探索推进“房票安置”改革,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居全市第2位。聚焦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难题,探索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在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
三、强化系统思维,以重点突破抓实集成改革。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积极建立各部门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制度衔接的改革工作机制,谋划实施了“五大集成改革”任务,着力破解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重大问题。一是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集成改革。有机整合司法、行政、社会各方资源,创新构建“1+4+N”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搭建智慧管理平台,探索实施“兵教师”、信息集成分析评估等举措,全面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1—9月份,全县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和行政违法案件分别下降25%和16%,万人未成年人犯罪率为“零”。二是实施全链条“金融保粮”集成改革。围绕粮食“种、管、购、储、售”等环节,用好财政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打好“金融贷”、“粮食商行”、“保险+期货”系列“组合拳”,相关做法被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三是实施“135”快反单元集成改革。整合公安、社区、物业等防控力量,打造突发事件处置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135”快速高效基本作战单元,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9.6%。四是实施紧密型医共体集成改革。创新医改模式,初步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自医共体成立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占医共体诊疗人次86%以上,医疗业务额度连续三年同比增长30%以上,经验做法入围2024年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决定》“七个聚焦”“六条原则”等要求,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系统导向和群众导向,稳扎稳打、踏踏实实,锐意进取、主动作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争当排头兵,为全面推动武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改革动力。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书记的介绍,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记者举手示意。
记者:你好,抓好能人返乡任职创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之路,在这方面,武城有什么基础,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吸引更多的在外能人返乡?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霍少辉先生回答。
霍少辉: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我县全面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有效提升。但整体来看,村里懂经营、善治理、抓发展的人才还比较少。围绕破解这个问题,我们下好引才聚才“先手棋”,提振乡村振兴活力。武城县在外能人多,据统计,在外武商就多达3万余人,他们在外打拼多年,有经验、有技术、有资源、有门路,更有浓浓的家乡情结和回报乡梓的情怀。回引他们返乡,为村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劲支撑。自2021年以来,武城县回引了在外能人568名,其中到村任职的244人,返乡创业的324人,成立企业71家,提供就业岗位1800余个。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能人返乡”工程,通过打通返乡通道、强化服务保障、搭建成长平台,回引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情结的在外能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聚焦“引得回”,打通返乡通道。将能人返乡作为“县镇村”三级书记突破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开展专项摸排,详细掌握在外能人返乡意愿、履职意向。由镇村干部与在外能人“一对一”联络,根据在外能人的需求,精准开展回引。在全国18个异地武城商会全部成立联络服务站,选拔优秀企业家建立“返乡能人”联盟,确定重点回引对象。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主题,常态化开展“5个1”乡情回引活动(“我为家乡献良策”观摩发展活动、“归雁回乡办实业”项目对接活动、“我为父老出出力”公益服务活动、“千名干部来报到”交流恳谈活动、“在外学子看发展”人才对接活动),通过老乡联谊、观摩发展等方式,提振返乡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聚焦“留得住”,强化服务保障。打造3000余平能人返乡服务指导中心,设置副科级事业单位,选派党员干部下沉办公,为返乡能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实施“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三回”工程,配套制定安居置业、创业支持、经营管理等政策,让返乡能人生活安心、干事舒心。加强对返乡能人激励奖励,在评选“两代表一委员”和“两优一先”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开展“贝州系列”优秀返乡能人评比活动,在“爱武城”客户端、“武城党员之家”等平台开设“武才有你”专栏,宣传各类返乡能人先进事迹和工作成效。
三是聚焦“用得好”,搭建成长平台。加大从在外能人中选拔村“两委”成员力度,采取设岗定责、结对帮带、跟班锻炼、任职试用等方式进行培养提能。新建480亩的返乡创业园,整体承接优质返乡项目,根据返乡能人需要提供梦想工厂、共享工厂、合伙人三种创业模式,帮助降低创业门槛与风险。依托职业学校、镇街党校、农业园区、高精尖企业打造人才课堂,实行靶向式培训,选派优秀企业家、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返乡能人帮带导师,帮助提高干事创业本领。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记者:你好,在深化改革中,武城县探索建立了紧密型医共体覆盖县域的“武城模式”。请问,我们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的目的是什么?具体做法又有哪些?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耿玉清先生回答。
耿玉清: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和出发点一句话概括,就是要通过改革的手段来整合提升全县医疗水平,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在镇村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点。
一、创优发展环境,激活医共体发展核心动能。实施管办分离,将基层医疗机构的人、财、物全部交给牵头医院管理,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落实医共体调研指导、协调推进和督办考核,强化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和医疗行为监管,加强人才、资金、政策的协调落实,做实做细“一院一品”,认真落实医共体内优质资源下沉、信息共享等制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投资13.5亿元建设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完成了4个镇街卫生院提档升级项目,按照二级医院标准规划建设2个卫生院。二是实施“内涵发展”工程。全力加强学科建设。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省市级卒中、创伤等五大急诊急救中心,培育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老城中心卫生院康复特色专科成为市级重点专科。三是实施“借梯上楼”工程。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大齐鲁医院等知名医院进行合作,医共体成立以来,共聘请知名专家来武城技术帮扶1800余人次。
二、共享优质资源,医疗资源整合提质增效。一是着力建设“大中心”。先后建成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区域检验中心、药械配送中心。实行医共体内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是着力打通“中梗阻”。统一县乡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制定“医共体分级诊疗疾病目录”;推进同质化管理,医政、护理、院感等中心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诊疗规范的培训质控。三是着力构建“三张网”。县乡医疗机构统一电子病历等医院信息化模块,实现与公卫、慢病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心电系统向上联接德州市人民医院,向下延伸到中心卫生室;购置15辆急救专用车辆,打造急救30分钟圈。四是着力服务“大健康”。建成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对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进行筛查,以专科医生为主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推动医疗资源和患者的有序合理流动。
三、聚焦便民利民,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一是推出“两下两送”。“两下”即将慢病门诊从县人民医院下放到镇卫生院,病种由2020年的4个扩展到现在的21个;将“两病”门诊从乡镇卫生院下放到村卫生室。“两送”即对失能半失能患者、重精患者和困难群众送医下乡、送药上门。医共体成立以来,开展慢病报销5.3万人次,“两病”报销16.7万人次,送医下乡5000余人次,送药上门9000余人次。二是用足医保政策。落实县域内双向转诊连续计算起付线制度。开通内部“向下、向上”绿色转诊通道,最大限度让群众便利就医、省钱就医。三是推动资源下沉。县人民医院下派业务骨干担任成员单位业务院长,推进成员单位特色专科建设,将“组团式帮扶”升级为“造血式帮扶”,形成镇街卫生院“一院一科一特色”品牌效应。
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请问,武城县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推出了哪些改革举措?又是如何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范福亮先生回答。
范福亮: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武城县围绕办学质量、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学生教育等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走出一条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健全管理机构,保障产教融合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招生就业办公室及相关级部主任为成员的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和运行。2023年,成为全国智慧住居与产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共同体等8个共同体的会员单位,拓展了职业教育合作领域,有效提升了武城县职业教育影响力。
二、坚持需求导向,突破传统职教壁垒。加强与现实需要适配度,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一是契合实训需要。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投资14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13.09万平方米的县职业教育与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着力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二是接轨产业发展。坚持根据产业调整专业建设,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新增无人机、物联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7个专业,专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是匹配人才培养。落实5项办学自主权,优化师资队伍,建立起以硕士学历人才为骨干、以高技能人才为补充的人才引进机制。近5年,先后招引教师9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7名。
三、构建多元体系,打破传统办学模式。坚持就业与升学并举、培训与学历并重,探索出以春考为主体、以社会培训和实习就业为“两翼”的办学思路。一是提升春考质量。成立春季高考办公室,专项研究春考政策,在课程设置、师资优化、技能集训、应试技巧等方面持续发力,提高春季高考质量。职教学生本科上线人数连续7年突破100人,2023年达到181人。二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古贝春白酒产业学院、暖通空调培训基地,实现毕业就业无缝衔接。深入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45家省内外知名企业深入合作,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实施校企“联姻”办学,与北京海纳川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县职业中专汽车零部件学校。三是加强社会培训。围绕“扎根区域、融合发展、贡献地方”办学定位,结合行业发展需求,面向各界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目前,面向社会灵活就业人员、残疾人、在校教师和学生等,开展电商直播、办公软件自动化、电子商务师等各类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20余项,年均培训3000人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开展教学资源开发和成果转化,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白酒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工作深入开展,落实教师互派、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开发、实习就业等工作。二是计划由县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县职业中专等职业学校参加,成立暖通空调市域产教联合体,促进我县暖通空调产业发展。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记者:当前生育率的降低对妇幼保健机构的影响尤为深刻,武城县在面对重大挑战的同时还在养老行业取得一定的成效,能否介绍下我们是如何从深化改革中破局发展的?
记者:这个问题请孙丽梅女士回答。
孙丽梅: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武城改革工作的支持。面对生育率下降的大趋势,武城县妇幼保健院积极顺应新形势变化,不等不靠,破局发展,创新“妇幼+医养”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妇幼保健院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融合赋能促发展。武城县妇幼保健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温馨妇幼、健康呵护”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为基调,以“二甲”创建为标准,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学科建设、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各项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全力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强链条、创新驱动新发展。聚焦妇儿群体的健康需求,坚持以差异化竞争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打造“中医+”工程。通过增设中医科室、培养中医人才队伍、研制中医贴敷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将中医精髓深度融入到妇儿业务发展中,构建起“中医+临床+保健”医疗服务新格局。同时,上联下通、控制成本、技术锤炼、优化服务等多维度发力,持续深化改革,助推服务升级。比如:儿童康复中心被确定为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填补了县内的空白。
三是聚焦医养结合优服务、探索模式助发展。1、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聚焦老年人养老问题,推出“托老”、“短期养老”、“日间照料”等多元化养老服务。创新“宾馆式服务”模式,提供高、中、低三档居住选择,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2、打造“医养结合”一体化。坚持“有病治疗、无病康养”服务理念,创新推出了“病房式管理”模式,为老人提供24小时的医疗救治、保健护理等全方位医疗保障。通过“医养”的深入融合,真正让老人享受到“养老”和“医疗”的双重服务,确保医养结合无缝衔接。
谢谢。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刚才,各位发布人介绍了我县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请各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如需进一步了解情况,请与武城县委宣传部联系,电话6211048。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