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德州日报第4版
本报讯(记者董建新 通讯员张中昌 林杨 祖振)“多亏法官明察秋毫、认真办案,帮我们解决了纠纷。”近日,在武城县法院金融法庭,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当事人将锦旗送到法官手中。
该案是一起债权转让纠纷。王某曾在张某处借款无力偿还,故表示可将自己对于某等二人借款享有的债权转让给张某,用于偿还欠张某的借款本金和利息。为了追回欠款,张某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王某等3人共同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受理案件后,法官立即对案情进行梳理,分析争议焦点,并向多方当事人释明权利义务关系,将多方债权完全厘清,对纠纷迅速审理解决,该案案结事了。
为有效化解金融领域矛盾纠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武城县法院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在武城镇人民法庭挂牌成立金融法庭,探索将金融案件集中管辖,优化职能定位和运行机制,打造“专业审判,协同监管”的金融纠纷解决特色机制。不仅如此,武城县法院选派具有财经、理工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向金融法庭集聚,打造两个“专精尖”审判团队,实行“1+1+1+ 2”的人员配置模式,即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加两名公益岗人员。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确保高效办案。2023年以来,金融法庭诉前化解纠纷340件,审理阶段结案1013件,服判息诉率约96%,平均办案天数33天,与集中审理之前相比缩短15天。其中,审结金融借款合同类纠纷349件,零投诉、零上访,服判息诉率保持100%。
同时,武城县法院将以往成熟的网格微法庭运行经验与金融领域解纷相结合,以各个银行为基本单位,划分7个金融网格,组建7个金融网格微法庭,各个网格由点成面,由面结网,打造覆盖全县的立体化、网格化金融网格微法庭组织体系,拓展金融领域多元解纷形式。
为保障微法庭运行,武城县法院从设立理念、人员组成、功能定位、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细化,确立了“普法宣传、调解纠纷、诉讼服务、协助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功能定位。实行“以劳计酬、奖惩并行”模式,激励调解员多劳多得。
工作中,金融法庭法官对特定银行贷款活动进行针对性指导,定期发布典型案例。针对审判过程中发现的送达条款缺失等问题,及时发送司法建议,促进前端治理,防范金融风险。更加突出案结事了,从诉前调促进案件履行、审理中落实督促执行、判后避免进入强制执行三个维度,全流程推进实际履行,强化金融纠纷实质化解力度。发挥司法大数据的预警、引领功能,建立案件知识图谱系统,优化与一体化办案平台对接,加强对金融案件大数据分析研判,动态监管,定向通报,对发现的可能涉嫌内部员工转贷、民刑交叉等问题及时跟进通报,发挥金融风险协同式监管作用。